MindMap
mindmap
root((Base))
面向对象基础知识
UML
Sysml
面向对象基础知识
-
对象: 由数据及其操作所构成的封装体,是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务的一个实体,是构成系统的一个基本单位。一个对象通常可以由对象名、属性和方法3个部分组成
-
类: 现实世界中实体的形式化描述,类将该实体的属性(数据)和操作(函数)封装在一起。对象是类的实例,类是对象的模板。类可以分为三种:实体类、接口类(边界类)和控制类
- 实体类:的对象表示现实世界中真实的实体,如人、物等
- 接口类(边界类)的对象为用户提供一种与系统合作交互的方式,分为人和系统两大类,其中人的接口可以是显示屏、窗口、Web窗体、对话框、菜单、列表框、其他显示控制、条形码、二维码或者用户与系统交互的其他方法。系统接口涉及到把数据发送到其他系统,或者从其他系统接收数据
- 控制类的对象用来控制活动流,充当协调者
-
抽象: 通过特定的实例抽取共同特征以后形成概念的过程。它强调主要特征,忽略次要特征。一个对象是现实世界中一个实体的抽象,一个类是一组对象的抽象,抽象是一种单一化的描述,它强调给出与应用相关的特性,抛弃不相关的特性
-
继承: 表示类之间的层次关系(父类与子类),这种关系使得某类对象可以继承另外一类对象的特征,又可分为单继承和多继承
-
多态: 不同的对象收到同一个消息时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。包括参数多态(不同类型参数多种结构类型)、包含多态(父子类型关系)、过载多态(类似于重载,一个名字不同含义)、强制多态(强制类型转换)四种类型。多态由继承机制支持,将通用消息放在抽象层,具体不同的功能实现放在低层
-
接口: 描述对操作规范的说明,其只说明操作应该做什么,并没有定义操作如何做
-
函数重载: 与覆盖要区分开,函数重载与子类父类无关,且函数是同名不同参数
-
面向对象的分析: 是为了确定问题域,理解问题。包含五个活动:认定对象、组织对象、描述对象间的相互作用、确定对象的操作、定义对象的内部信息
-
面向对象的设计: 是设计分析模型和实现相应源代码,设计问题域的解决方案,与技术相关。OOD同样应遵循抽象、信息隐蔽、功能独立、模块化等设计准则
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
- 单一责任原则:就一个类而言,应该仅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。即,当需要修改某个类的时候原因有且只有一个,让一个类只做一种类型责任
- 开放一封闭原则:软件实体(类、模块、函数等)应该是可以扩展的,即开放的;但是不可修改的,即封闭的
- 里氏替换原则:子类型必须能够替换掉他们的基类型。即,在任何父类可以出现的地方,都可以用子类的实例来赋值给父类型的引用
- 依赖倒置原则:抽象不应该依赖于细节,细节应该依赖于抽象。即,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于低层模块,二者都应该依赖于抽象
- 接口分离原则:不应该强迫客户依赖于它们不用的方法。接口属于客户,不属于它所在的类层次结构。即:依赖于抽象,不要依赖于具体,同时在抽象级别不应该有对于细节的依赖。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可以最大限度地应对可能的变化
面向对象的测试
- 算法层:测试类中定义的每个方法,基本上相当于传统软件测试中的单元测试
- 类层:测试封装在同一个类中的所有方法与属性之间的相互作用。在向面对象软件中类是基本模块,因此可以认为这是面向对象测试中所特有的模块测试
- 模板层:测试一组协同工作的类之间的相互作用,大体上相当于传统软件测试中的集成测试,但是也有面向对象软件的特点(例如,对象之间通过发送消息相互作用)
- 系统层:把各个子系统组装成完整的面向对象软件系统,在组装过程中同时进行测试